短视频如何快速变现?(目前短视频的5种变现方法有哪些)
对于更多的短视频创业者来说,创作IP就像拍电影一样,是一个看得见,摸不着的梦想。但是,要突破短视频的瓶颈,这个梦想必须要继续下去,要尽一切努力去实现。从微博、美拍到今日头条,企鹅、大鱼等平台都在争夺优质短视频内容,纷纷拿出丰厚的补贴计划、流量扶持和商业套现计划来吸引短视频用户。但是对于很多短视频团队来说,平台补贴只能说聊胜于无,更多的还是要靠广告和电商的探索。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分析一下目前短视频的5种变现方式。
一、广告
事实上,对于大多数短视频创作者来说,广告确实是一种直接可见的变现方式。
目前短视频中的广告有四种:
1.贴片广告
2.浮动窗口标志
3.在内容中植入创意软文
4.卖视频里的商品做电商
我们就以papi酱视频内容中的广告植入为例简单说明一下:
贴片广告:通常出现在片头或片尾,主要揭示品牌本身。
浮窗logo:出现在短视频播放角落的品牌logo。
创意软植入:广告将与内容结合,成为内容本身。
当然,不是每个短视频创作者都能像papi酱一样,一个贴片广告就能拍出2200万的高价。更多的创作者还需要担心广告会伤害粉丝的问题。怎样才能更好的利用广告来实现呢?青藤文化CEO纪方圆曾经和新榜分享过两个经验:
首先、可以说说整合营销,不是简单的植入。我未来的短视频广告玩法一定是找一个点,短视频就是一个起点。这样切入之后,就可以在原有内容和IP的基础上,与广告主进行更深入的博弈,从而保护粉丝和自己的IP。
第二、如果能说一整季,千万不要说单个节目。如果单期谈合作,沟通成本高,利润低。但如果能一季或全年都买,沟通成本会降低,利润率会提高。
二、平台奖励补贴和分成
毫无疑问,没有比金钱更能直接打动内容生产者的诚意了。短视频平台也一样。从2016年4月开始,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局短视频,各平台补贴政策也随之而来。
补贴分成是无数平台吸引内容创作者常用的方式。基本逻辑是通过相对丰厚的补贴,让内容创作者在平台上创作内容、聚集粉丝。同样,对于内容创作者来说,有MPN(multiple Platform network)的概念,就是把自己的内容做成一个平台网,吃不同的份额。
在重金补贴下,部分内容创作者的变现需求基本可以得到保障,有时甚至超出预期。如果内容质量足够高,可以细分,平台补贴和流量分成会非常丰厚。
面对平台补贴分成,内容创作者需要注意什么?新工作室联合创始人李阳先生分享了两个经验:
第一点不建议做平台化的内容分享。毕竟平台分成的目的只是支持创作,并不能成为赚钱的核心手段。
第二点每个平台的所谓补贴都有自己的节奏,所以大家做内容一定要跟着平台的趋势走。跟着平台的节奏走是比较关键的,尤其是起步阶段。
三、电商卖货
相比容易触及天花板的平台补贴和广告植入模式,短视频+电商更有想象空间。
以短视频起家的“一”,是在电商方面发力,打通内容与消费者行为之间的链条。
淘宝店主Honey CC曾经凭借美拍上发布的一个短视频,几乎零成本卖出了3万条牛仔裤。视频展示了不同的人试穿裤子,夸张搞笑的拉腿抬腿,让人捧腹大笑,激发观众的参与感,证明了裤子的品质。
即使是单打独斗的短视频名人,通过引流淘宝和微信业务,也能赚得盆满钵满。比如@搬砖肖伟,他通过工地上的健身视频迅速火了起来,在个人页面放了一个卖鞋的微信号,依靠微信业务购买水货运动鞋,实现了财务自由。
除了流量补贴,平台支持人,现在还有一种打通导购渠道的形式。比如渴求内容的淘宝,推出了短视频导购平台地图淘宝,将短视频分发到手机淘宝多个导购场景。美拍还为粉丝超过10万的人提供了边看边买的功能。用户在观看短视频的过程中,可以根据人们推荐的产品进行下单。
在各个平台争夺优质短视频内容的当下,除了砸出上亿的补贴,更重要的是提供一个丰富且可持续的商业变现生态。
四、知识付费
为短视频和知识付费,无疑是近两年内容创业者讨论最多的话题。如何包装付费知识更好看?如何让优质短视频拥有更强的用户粘性和变现能力?两者结合可能是另一种方式。
美国问答平台Quora开始测试视频问答服务。国内也出现了类似的短视频付费问答平台,但还没有像“按答案回答”这样一夜走红的产品。
国内短视频创作者也开始尝试内容付费。新锐工作室联合创始人李阳曾经在新锐榜的活动中说过,他们做的一个影视行业初学者的视频教学节目,卖了一万多份,做了300多万的销售。这也要求视频内容要专业,垂直度高,准确率高,知识属性强。
但由于短视频时长有限,内容深度受到很大限制。对于想走知识付费路线的短视频创作者来说,可能需要另辟蹊径。比如关注年轻一代“认知升级”的“丁雪饿”,制作一系列脑洞大开的科普知识短视频,通过内容寻找可能的潜在商业伙伴,与App、中信出版社建立合作等。
短视频能否在内容付费领域大放异彩?我们拭目以待。
五、走向MCN的制度化运作
从国外到国内的网络名人,现在都在向机构化、平台化的方向发展,以签约的形式集中网络名人资源。比如papi酱火了之后就做了papitube。截至今年4月,已签约近30位短视频创作者,为不同粉丝受众制作内容。
作为黑马进入短视频行业的“办公室小爷”,也是通过这种方式迅速成长起来的。首先,“饮水机里火锅炒菜”“瓷砖烤牛排”等视频走红,让大家记住了这个在办公室开脑洞的任性小爷姐。接着,她又推出了第二个IP《办公室工作》,而这一切其实都是背后的洋葱MCN。
MCN公司可以为其短视频人才提供广告合作、包装推广、内容分发、版权维护等服务。单个IP是有天花板的,但是聚集一群IP可以达到集群效应。
本文来自会员投稿或发布,不代表188创业网立场,188创业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详看《版权及免责声明》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188cy.com/article/55.html